实时更新的网梯动态,了解最新的资讯和报道
2020-05-20
为普及行业相关知识,引入不同领域话题,激发跨界思维火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各工作委员会开设公益课程。4月26日,网梯公司总裁创始人、董事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张震受邀发表在线直播主题演讲:疫情给在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背景下,在线学习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在线教育得到全社会的空前重视。究竟疫情对教育企业、出版机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疫情将如何倒逼出版机构的融合创新?疫情过后在线教育又将如何发展?课程在总结互联网五个发展阶段的进化规律基础上,从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度解读疫情下的在线教育。
变化:当二次元神曲碰上在线教育
不同于以往“严肃”的演讲,本次演讲的开场,张总以一首“达拉崩吧”开场,瞬间点燃了直播间的氛围。
这首《达拉崩吧》是老师上网课期间常用到的开场曲热门曲目之一,其原唱是颇受90后与00后欢迎的虚拟歌姬——洛天依。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而疫情期间的网课,很显然,教师的上课环境与学生的偏好语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在线教育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机遇:在线教育成为开展教学的唯一途径
疫情之下,各级学生新学期的课堂由教室搬到了家里,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线教育闯入主流视野,热度飙升。3月25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由于疫情影响,平板、电脑有关业务销售量与以往同期相比增长5-6倍,毫无疑问,在线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平板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相关终端设备市场需求的激增。这些数据无一不表明:在线教育受到全社会的空前重视,从之前的辅助作用变成了当前时代开展教学的唯一途径。
迎来机遇的同时,挑战随之而来。随着线上教育需求的大规模爆发,使用成本高、系统不稳定、师生不适应、家长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愈发被凸显出来。
其一,是成本的挑战。疫情开始后,社会各类在线教育企业和机构都提供了大量的免费资源,不过各类共享资源繁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反而使得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成本变高;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在线学习至少需要1台电脑,家里必须介入互联网,学生家庭中的计算机等设备和网络条件参差不齐在边远贫困的地区和家庭,有一些孩子因为缺少相应的上网条件和硬件设施,也为上网课负担着不能承受之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半数(约8.26亿人)家里没有电脑,43%(7.06 亿人)家中没有互联网连接。“数字鸿沟”的差异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
其二,是系统的挑战。大量的在线培训需求同时出现,先期准备的各种软硬件的资源不足以应对,很多在线教育系统出现了宕机、访问慢、体验差等问题
其三,是教师的挑战。传统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教师的IT技术能力普遍不足,以往,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主要是作为辅助和补充,而“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信息化手段无疑将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师不适应线上教学的环境和风格,而且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主播有本质性的差异,因此不能将教师当做网络主播,如何培养全能的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教师是难点所在。
最后,是对学生和家长的挑战。用户是否能够适应线上授课还需要过渡时间来适应。不过总的来看,这次疫情可以看做是让用户集中体验一下在线学习,感受其优劣,也给教育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段时间的体验,线上教育的效果如何?张总提到一个现象,从2018年开始, 各种幼儿(少年)+XX培训成了一种流行的“创新”模式,疫情期间,这种模式的表现更为突出。另外,疫情使得已经“过时”的三分屏形式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成为当下主流。由此,张总提到了他所认为的在线教育,即:在线教育的进化是螺旋式上升的,且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从进化的角度看在线教育
疫情前,典型在线教育的成功五要素,分别为下图所示:
而疫情后,线上教育的信任成本则出现巨大差异,不同于以往只需要机构背书,疫情后的信任成本,需要服务、口碑、数据、网络等多方面的加持。
在线教育将经历四个进化阶段,这是一个金字塔模型。在传统的教育时代,第一阶段是资源,国家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在这方面投入很大,比如各种国家级的资源库,各种图书带来的出版业务(教材、教辅、 音视频、光盘、磁带等多媒体);第二阶段是流程,也就是在线教育实现一个闭环的教育服务模式,传统学校、培训机构为学生的完整教育过程提供服务;第三阶段是社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某一类学生放在一起学习,名校效益来源于此,通过选拔、分班构成传统的学校的行政班级,为学生带来知识之外的成长中必备的社会经验。第四阶段是个性化,个性化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是在线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技术发展会让每个人都享有区别于他人、独一无二的教育服务体验,比如各种高端培训:博士、硕士培养、1:1小班教学等。
在传统时代,这四个阶段都需要载体的支撑,这个时期的载体主要是造纸术、印刷术、物流网络等。而疫情使得信息时代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疫情过后在线教育主要依托的载体是互联网通讯的各种软件硬件的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小公司不会占太多的市场份额,这个时代的载体会成为腾讯、阿里等巨头瓜分的主要市场。
另外,信息时代下,虚拟化会导致事物边界的模糊,进而导致大量领域的融合,在线教育未来出现的格局,是否可能会呈现一个倒三角的金字塔模型?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同时也是需要时间来实践的。
了解了在线教育的进化规律,张总提到了目前市场上的几种教育班型分类,如下图所示,不同教育班型的本质其实也对应了在线教育中的不同阶段。
张总强调,新技术新模式将是在线教育的第五个阶段,同时它也是下一个阶段迭代升级的基础。不过关于新技术,哪些是科幻,哪些是现实? 疫情使得我们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张总以网梯公司的切身实践,为大家举了几个例子。
首先是反面案例,为了解决艺术教育高成本、在线陪练效果差的现象,网梯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探索音乐在线教育,因此研发了音阶练琴APP,然而实践证明,现阶段人类发明的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和工具,和一个好老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不过新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曙光。比如网梯开发的智能点读笔,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高效学习英语,解决了语言学习成本高,光看书变成“哑巴英语”的问题,直击用户的痛点,所以市场的反馈不错。2020年6月,网梯将推出带有导学功能的智能点读笔。另外,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网梯研发的虚拟支架点读,可以低成本地、有效地减少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最终,针对疫情后的在线教育,张总提出了他的几点预测。
l疫情结束之后学校会面临选择,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选择就是学校自己购买相应的云服务,搭建自己的教学平台,进而实现从在线教室到在线校园的进化。
l在线教育的基础通讯服务将成为巨头的市场,成为腾讯和阿里这类资金密集和设备密集型公司的蛋糕,从事这类业务的中小公司会举步维艰。
l以资源和内容为主要卖点的服务会变成新版权业务,垄断型的出版机构的教材业务受到的冲击较小,传统教辅产品会被互联网教育公司蚕食得不剩下多少,基于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的在线教育成为创业蓝海。
不过,技术的创新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每一个新概念、新技术的出 现,都会打开很多扇“门”, 我们多年的经验,对于在线教育的各类风险、 挫折、教训,有着相当多的案例以及经验积淀。 对于哪些“门”的后面是“路”,哪些门的后面是“墙”,我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
上一篇:PPT美化“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