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更新的网梯动态,了解最新的资讯和报道
2022-06-07
为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
其中针对在线平台学习规划与考试纪律等问题,《意见》要求强化学习过程监控,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法依规对身份认证、课程内容、讨论记录、学习数据实施监控有效识别“刷课” “替课” “刷考”“替考”行为。
《意见》指出,高校需要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划与考试纪律,对参与组织“刷课”“替课”“刷考”“替考”并构成违法行为的学生,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我监督机制和健全课程平台监管制度,发现“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的学生,应当予以记录并通报学生所在高校,由高校按照学生管理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从《意见》对严禁学生“刷课”“替课”“替考”等行为提出多项要求及处理办法,也足以看出,随着在线课程/考试的常态化,此类不规范的学习考试现象已逐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刷课替考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天津农学院学报》刊登了一篇针对大学生“刷课”行为的调查研究。
研究者对超过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答“完成网络教学任务时是否刷课”的问题时,有32.36%的被试者表示全程都在“刷课”,57.18%的被试者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刷课行为。仅有 10.46%的被试者全程没有“刷课”。
在全国范围内,有统计显示,仅在2019至2020年,国内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就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超过7900万科次。
为什么在线课程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刷课现象呢?
第一,是刷课学生自身原因,对于刷课行为并不认为有问题。在调查中,有 24.33%认为“刷课”行为属于正常行为,52.07%认为是不好的行为,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几十块钱就可以通过刷课或是替课,获得学分,甚至于刷课获得考试分数,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件无需太多花费,又能轻松通过的事情。
第二,在线课程教学存在弊端,从学生刷课现象也可以预见,学生对待在线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以至于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上课,这其实也是反应目前在线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上课方式是先进的,但上课内容依旧是传统的,同时,在线平台互动功能欠缺,让在线课程变得更加单调乏味。
第三、在线平台监督功能不完备,让学生大胆地刷课,替课,甚至是替考。如果在线课程平台,设置完备的监督模式,可以检测出是否是本学生上课或是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防止出现不规范的学习考试现象。
针对在线课程与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互动功能少,监督功能欠缺的问题,网梯直播互动平台与考试系统给予很好的解决办法,不仅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功能,还能提升学生上课兴趣,改变学生认为在线课程互动单调的认知。
在直播系统的互动板块,提供黑板、画笔、弹幕、点赞、文字讨论等多种交互组件,满足远程答辩、大规模公开课、学术讲座,小班教学等多种教育场景。同时设置的“发送图片消息”以及“web端连麦功能”,方便于主讲老师通过发送图片消息,共享音频,实现与学生的更多互动并传递更多信息。
人脸识别系统,通过AI技术,可实现活体检测,有效抓拍监控,保证上课与考试是本人参与,如果出现作弊行为,能够立刻题目乱序,强制全屏,同时屏蔽远程和聊天软件,技术层层嵌套,学生行为全景监控。
实行双机位考试监督功能,多角度,更全面地观察考试现场动态,更加公平公正的保障在线考试的公平性。
在今年上半年, 江苏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外语考试中,“在线报名+在线考试+远程双机位监考”的居家考试解决方案,协助苏州大学外语考试顺利完成。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们的不懈努力,在线考试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