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都有享受优质教育服务的机会
2019-07-01
6月21日——22日,“2019北京·第三届网络教育年会”在北京开放大学召开。网梯公司董事长张震受邀出席,现场与专家学者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展开交流,聚焦创新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凝聚共识、创新思路、明晰举措,进而推动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探索创新融合:新途径与新方法”。大会由北京开放大学主办,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指导,《开放学习研究》期刊、首都终身教育研究基地、智能教育研究院承办,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支持。年会由开幕式、主题报告、新闻会客厅、实践分享等环节组成。北京教育委员会黄侃副主任、国家开放大学杨孝堂副校长、北京开放大学杨公鼎党委书记,分别为大会致辞。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发表了以《基于学习元的双螺旋深度学习模型》为主题的演讲,他强调,深度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内容的建构,更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社会人际网络中的集体智慧,形成丰富的社会知识网络。基于学习元的双螺旋深度学习模型反映了社会互动、群建共享、认知递进的深度学习理念。
中央电化教育馆刘雍潜教授以《混合式学习与展望》为题,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分类、特征、混合式学习盛行的原因、混合式学习的组织与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展望等几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做了系统梳理,呈现混合式学习概貌。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首席运营官王帅国以《学堂在线的智慧教学新实践》为题,以学堂在线致力于提供智慧教学生态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连接校内校外、融合线上线下、贯穿课内课外的新型教学生态。
会上,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教授主持了主题为“重塑在线学习与评价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探索”新闻会客厅环节,广东开放大学副校长瞿志印、华南师范大学丁新教授、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震、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首席运营官王帅国等嘉宾参与,围绕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信息技术对人的素质提出怎样的挑战、技术对开放大学未来有何影响三个问题展开对话、探讨。
关于技术对教育的冲击,网梯公司总裁张震提到,从网梯所搭建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反馈的数据可知,2008年到2017年10月份,平台的有效在线学习时长达到了1亿小时,而从2017年10月至今,有效学习时长已达到1.9亿个小时,技术从2017年开始对教育产生了“分水岭”式的影响,学习在加速,在线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在线教育的形式也更加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
至于信息技术对于人的影响,张总提到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大部分老师的课程都不超过100个小时,老师所担当的职能更多地在于“师傅领进门,学习在个人”,相较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更加重要。每个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标准是不同的, 但如今的教育评估与人才考核方式是落后于时代进步的,社会环境在变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记忆型”考核方式,这就相当于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还在用工业时代的培养方法来培养农业时代需要的人才,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张总还提到,如今的教育方式,总是要求学生面面俱到,什么都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社会所需要的其实是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分工协作的人才,所以,基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尤为必要。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培养互联网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评估方式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在线教育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张总以技术实现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在线教育的五个迭代进化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资源阶段。带宽越大,人类的认知成本越低,传播的受众群体越广,学习的效果越好;第二阶段是打通服务流程阶段。建设完整的在线学习服务流程,打造完整的闭环,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服务质量;第三阶段是个性化服务阶段。让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计划;第四阶段是社群学习阶段。社群学习是人类学系的共同方式,通过圈子学习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创造力;在第五个阶段,在线教育终将通过新交互手段的出现,不断革新,新技术和新环境是下一个阶段迭代升级的机会。张总分享了“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最新的应用实践,2019年,网梯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旨在关注和探索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技术带来的教学环境变化,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教育的信息化、在线教育的进化与变革,并从人工智能学习的视角对人类的学习进行探索及反思。
而关于线上学习如何达到保证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张总表示,从本质上来讲,线上学习的受众群体覆盖范围更大,但学习深入与否并不能保证,“深度学习”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6月22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黄昌勤教授以《深度学习赋能教育视角下的在线学习创新研究与实践》题,强调在过程与行为、资源与内容、预测与评估、环境与工具等方面,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对在线学习过程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学习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与模式。
北京开放大学袁家政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放教育:新途径与新方法展望》的报告,指出未来智能开放教育将围绕从学习行为的智能感知、教育大数据模型与语义分析、学习行为分析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开放教育个性化教学与精准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会上,专家学者们还就探索融合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作了实践分享,民生银行马东明博士分享了企业在线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朝阳社区学院张阳华副主任以《因需而为 应时应势——以多重支持服务助力教师混合式教学实践》为题,指出助力教师混合式教学实践应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给予支持,运用多种模式开展支持服务,尤为注重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北京春藤社会工作促进中心滕树龙主任以《社企参与下的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为题,指出以文化为主线,采取政府主导、公益优先、公众参与、社企支撑的可自我造血的共建共享模式,提供社区文化教育等相关优质服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平凡院长以《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指出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学院基本形成了校、行、企、政合作模式,“校内实训+岗位见习+创业孵化”相结合、“业务知识能力+职业情景+企业项目”全职场能力渗透、“学校+企业”双主体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双主体协同育人。
本次年会汇聚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智能教育等多领域、跨学科的国内外权威专家与学者,从多个维度研讨新时代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创新融合之路,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